年4月的一天,坐在轮椅上的刘阿姨被女儿推进了诊室,刘阿姨跟我说,大概在年初的时候,开始感觉后背隐隐作痛疼,双脚也有点不得劲。
刘阿姨对照着自己的症状在网上搜索,看自己的症状跟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像,想着也是过年期间置办年货,累着了。
自以为找到了病因的刘阿姨,当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了很长时间,可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
现在的刘阿姨,发麻的感觉逐渐向上发展,走路的时候,脚就像踩在了棉花上,尤其是左脚,甚至有点迈不开步子、走不动路。
这才把外地工作的女儿叫回来,用轮椅推医院。听到这里,我自知刘阿姨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大概率不是腰椎间盘突出这么简单,我安抚了几句,就赶紧安排了住院和检查。
治疗过程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畅,无口眼歪斜,血压/85mmHg,自胸4节段水平以下双侧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2-3级,肌张力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
另外,安排刘阿姨做了MRI(核磁共振),胸椎MRI增强扫描结果提示:胸椎管内占位,占位位于硬脊膜下髓外病变,呈明显均一强化,初步考虑神经鞘瘤,建议手术治疗。
磁共振增强扫描:胸椎管内肿瘤,考虑神经鞘瘤
由于患者椎管内肿瘤诊断明确,推断病灶在胸椎管内硬脊膜下髓外占位,且定性为良性占位性病变,这种情况下,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术前检查未见手术禁忌症,于是安排了全麻下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打开椎管发现,肿瘤位于胸3椎体水平位置,脊髓受压明显,被挤向右侧,与脊髓无粘连,但载瘤神经已被肿瘤完全侵蚀,经过仔细操作,最终连同部分载瘤神经一起将瘤体完整取出。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神经鞘瘤,跟术前磁共振影像片及症状相符合。
治疗效果
刘阿姨的手术过程很顺利,肿瘤已经完全摘除了。术后第二天刘阿姨就自觉双下肢力量明显恢复,术后第三天拔除引流管后逐步下床活动,经过一周的功能锻炼后,刘阿姨已经可以平稳行走,高兴地对女儿说:这下脚踩在地上能踩实了,心里也踏实多了,女儿也再次听到了母亲爽朗的笑声。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佩戴护具:
胸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需打开椎管,短时间内脊柱稳定性会有所转差,需佩戴支具3月,预防脊柱失稳。
2、坚持恢复训练:
功能锻炼开始得越早,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术后佩戴了护具并不意味着要静养,恰恰相反,一定要逐步开始功能锻炼,适度活动手术部位,防止肌肉僵硬。
3、复查:
有的患者手术后就杳无音讯了,但事实上,术后一定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术后三个月、一年和三年,如果有复发的迹象,一定要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放射线照射,甚至是再次手术治疗。
4、健康生活
平时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个人感悟
很多人对神经鞘瘤不理解?这里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神经比喻成一根根的电线,神经鞘就是包裹这根电线的塑料绝缘层,起到保护及营养神经的作用,而神经鞘瘤,就是这个保护层上长了肿瘤。
神经鞘瘤是良性肿瘤,可发生于椎管的各个节段,以胸段最为常见,如果治疗得好,是能够治愈的。但如果拖着不管,也可能危及生命。
在治疗上,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良性神经鞘瘤的主要方式,而且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绝大多数病例均可通过肿瘤全切而达到治愈,一般很少复发。就像本例患者刘阿姨,肿瘤位于胸椎管内,病理回报为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一般可以完整、完全地切除,切除后复发的几率也非常低。
胸椎是我们整个脊椎最狭窄、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地方,胸椎管内的肿瘤手术对于我们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一直是很有挑战的。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谨慎,将肿瘤一点一点剥离,直至完整切除,防止复发。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悬在我们医生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出现双下肢感觉障碍并有向上进展的趋势,那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拖到肌力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便障碍,那这时即使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功能恢复也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