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华兰疫苗研究报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TUhjnbcbe - 2022/9/16 19:37:00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代雯,张云逸,高初蕾)

投资要点

我们预计年中国流感疫苗接种需求有望V型复苏:1)流行病学方面,过往中国流感免疫屏障依靠自然感染而非疫苗接种,年以来的物理防控使得自然感染几率下降,而随着时间推移,流感抗体下降、居民愈发易感。近期南方已现流感抬头趋势(至第25周,南方门急诊中流感样病例占比已连续上升至7.5%,且流感阳性检出率达37%),我们预计中国年流感流行度可能超过~;

2)疫苗供给方面,近年流感疫苗供给持续攀升且四价因高保护率与高利润率成为主流,我们预计年流感疫苗供给有望近1亿剂,中检院数据显示年批签发从往年7~8月提前至5月,至7月3日流感疫苗合计批签发次,其中华兰疫苗以69次领先;

3)疫苗需求方面,行业产销率在80%~85%,4Q21因新冠疫苗3-17岁第一针与成人第三针挤压行业产销率低于50%,我们预计年产销率有望重回高位:i)新冠疫苗全民接种率已较高且边际趋缓,即使秋冬推行第四针也不挤占供给窗口大幅延长的流感疫苗;ii)研究表明新冠疫苗与流感疫苗接种不影响彼此免疫原性,且可联和接种;iii)研究显示流感疫苗可降低新冠的感染风险与重症风险。

有别于市场的观点

1)市场认为-年流感低流行受益于物理防控,年尽管南方出现不同寻常的夏季流感疫情,但在物理防控不变的形势下,尚不确定年流感是否全国大流行。我们认为流感类似于Omicron,存在大量无症状/轻症感染者且免疫人群抗体衰减,因此常规手段下人际传播难以杜绝,随着南北经济活动持续放开,中国北方可能步入流行,而呼吸道病*普遍高发于秋冬季,4Q22流感存在大流行的可能性。

2)市场观察到流感疫苗尽管年产销两旺但年供大于求,因此对年总需求尚未形成一致预期。我们认为年新冠大流行以来,*府/疾控与居民对于疫苗认知发生较大转变、诸多二类苗接种率持续攀升,年供需盈余主因新冠疫苗接种挤压,我们预计随着认知度提升与新冠疫苗挤压弱化,年供需有望重新匹配。

3)市场担忧流感疫苗竞争格局恶化。我们认为:i)中国流感疫苗全人口接种率不足3%,尽管企业市占率可能下行,但鉴于需求空间较大,其销售体量大概率维持快速增长;ii)未来五年流感疫苗仍由IIV4主导,而IIV4更考验精细化运营(鸡胚、*株),我们认为华兰疫苗在生产经验、前瞻规划、销售安排等已充分验证的竞争优势有望保持高市占率。

4)市场认为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我们认为公司以流感疫苗为轴,未来三年有望迎来多个增量产品,其中2M21获批的儿童IIV4有望凭借高定价、替代三价接力成长,狂苗与破伤风疫苗亦具备高质量高定价的看点。此外,我们认为公司资金实力逐步增强(上市募资+优秀现金流),背靠高瓴等投资方积极探索流感mRNA疫苗的研发,未来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华兰疫苗:中国流感疫苗领导者

公司成立于年,是国内最早专注于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之一,在流感疫苗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年,公司研制出全球首批H1N1流感病*裂解疫苗,并于年实现四价流感病*裂解疫苗的上市,率先打破国内四价流感疫苗的空白。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裂解疫苗自上市以来,一直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印证公司卓越的产品力及销售策略。面向未来,公司深化战略布局,Vero狂苗、TT、DTacP、MenAC等潜力产品将陆续兑现,开启新一轮成长。

公司拥有安康先生带领的国内一流疫苗团队。董事长安康先生学术背景深厚,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甲级成果奖等荣誉;领导能力卓越,历任华兰生物总经理、董事长,拥有20年生物制品的管理经验。安文珏女士任公司总经理,拥有5年华兰生物财务管理经验,副总经理孙淑滨女士具有丰富的产品管理、质量保证经验,常务副总经理潘若文女士曾任华兰疫苗总经理、在疫苗领域亦具有丰富经验。公司生产、质量、研发部门管理人员兼备超10年基层管理经验,助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运作。

公司业绩整体快速增长,年受新冠疫苗接种挤兑致下滑。~公司业绩受益于IIV4放量而快速增长,年冬季新冠疫苗加强针以及3-17岁青少年集中接种,挤压了流感疫苗接种、引起公司业绩下滑,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8.3亿元(-25%yoy),归母净利润为6.2亿元(-33%yoy)。公司收入及利润主要来自四价流感疫苗。年四价流感疫苗获批后,公司调整策略专注于流感疫苗的生产及销售,暂停乙肝疫苗、ACYW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生产。年,公司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及毛利润18.3、16.1亿元,流感疫苗分别贡献99.7%、99.9%;毛利率为87.9%,其中流感疫苗毛利率达88.2%。

儿童IIV4获批,后续管线研发加速。IIV4儿童剂型在年2月已获批,为国内独家。吸附破伤风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疫苗(Vero细胞)、吸附无细胞百(三组分)白破联合疫苗等多个在研产品即将获批生产或处于研发过程中。随着新产品的不断上市,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管线,完善市场布局,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

中国疫苗市场:供给与支付双重改善,驱动行业扩容

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为亿美元(~CAGR8.1%,不考虑新冠疫苗),由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创新疫苗的普及、不断增长的医疗支出以及特别是在爆发COVID-19疫情后疫苗接种意识的提高所推动,灼识咨询预计将增长至亿美元(~CAGR6.5%)。

重磅创新疫苗主导全球疫苗市场。年前十大疫苗销售额约亿美元(暂不考虑新冠疫苗),同比增长5.5%,其中8种为创新疫苗,Merck、Pfizer、Sanofi、GSK为主要玩家,HPV、PCV、流感疫苗位列前三席。中国疫苗市场:二类苗驱动市场扩容。自~年药*改革后,PCV、HPV等全球畅销的重磅疫苗得以进入中国,二类苗市场快速成长。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为亿元,二类苗为亿元。随着国内疫苗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升级,重磅疫苗的国产替代将驱动中国疫苗产业步入长期快速增长,灼识咨询预计年国内二类苗市场将超亿元。

我国人均疫苗支出远低于发达国家。据灼识咨询数据,年我国人均疫苗支出为8.4美元,仅为美国的~12.9%、日本的~38.5%,主因创新疫苗供给不足及接种意识落后所致,长期展望国内创新疫苗消费的可提升空间较大。

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疫苗的研发及生产,为国内首个成功商业化四价流感裂解疫苗的企业,并逐渐成长为国内流感疫苗的领跑者。我们认为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如下:1)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与丰富生产经验的迭代积累;2)对销售战略的精准把控:稳定的推广商团队、在研品与华兰生物血制品渠道的高度协同;3)丰富的在研疫苗梯队:深耕流感疫苗,并逐渐拓展至多品类疫苗。

坚守质量至上,生产排布前瞻

供应高于行业标准的高品质疫苗:1)坚守远超国际标准的质量体系:公司严格依照GMP标准对疫苗生产进行全流程管理,以四价流感疫苗为例,公司疫苗注册标准、产成品检测质量均高于欧洲及中国药典要求。2)不断优化生产工艺:i)Hib疫苗多采用苯酚提取多糖工艺,*性大且不利环保,公司将提纯工艺升级为脱氧胆酸钠提纯、结合工艺采用更先进的偶联技术,有效降低*性并提高多糖回收率,实现降本增效。ii)目前市场上吸附破伤风疫苗多采用先脱*后精制的生产工艺,其弊端在于脱*中甲醛易与*素分子交联,提纯难度高。而先精制后脱*的工艺可获得较高纯度的类*素,无*性逆转现象,公司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采用柱层析发替代硫酸铵盐析法),获得纯度更高、非特异蛋白更少、免疫原性较好的破伤风类*素。

前瞻性的产能布局助力品种放量,龙头领先显著。公司IIV4上市于年,当年设计产能即达万剂次,并次年翻倍至万剂,年升级至1亿剂次,为国内最大流感疫苗供应商。同时,公司拥有6个独立生产车间,可同时独立生产IIV4疫苗的4种*株原液,疫苗生产效率更高、响应更迅速。

销售经验丰富

持续优化销售策略及终端,完成全国市场覆盖。年,重磅产品四价流感病*裂解疫苗上市,公司主攻新产品市场覆盖,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国30多个省级区域余家疾控中心的销售网络,在全国疾控中心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与重点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客户基础深厚且广泛。产销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预计中国流感疫苗行业-产销率在80%~85%,年因新冠疫苗接种挤压降至50%以下。公司~年流感疫苗产销率分别为86%、94%、61%,高于行业水平。

销售费用率控制较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主要通过专业的推广服务商为流感疫苗的销售提供推广咨询,并支付推广服务费(年占销售费用比例85.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1.9%,同行业可比公司年销售费用率均值为35.6%(剔除智飞、康泰生物(新冠疫苗收入贡献较大)、成大生物(以自主销售为主)),公司销售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研发管线聚焦流感、拓展边界

秉持自主研发,强化研发投入。公司在疫苗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引进、培养、组建骨干研发人员梯队,并不断加大人才储备力度。截至年,研发人员扩增至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64%,其中40岁以下的研发人员占比较大,凸显公司活力。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年同比增长超50%,主要来自新冠疫苗研发的增加,年同比增长约30%,主要是用于推进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吸附破伤风疫苗、四价流感病*裂解疫苗(儿童)等项目。

深耕流感,走向多元。公司以流感疫苗为基石,拓展产品边界,我们认为公司研发管线将从年起开启收获期:1)IIV4儿童剂型于2M22上市;2)Vero细胞狂苗、破伤风疫苗有望于年获批,并于23年开始贡献收入;3)MenAC预计年报产,DTacP与冻干Hib预计年开展临床;4)新冠疫苗:灭活(临床前)、鼻喷减*(临床前)、rAd26+rAd5(临床前)、rAd5(临床)等多条路径共进。我们预计公司将拥有更多元更稳定的现金流来源,逐步成长为品种齐全的综合性疫苗企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流感疫苗:先发优势显著,儿童IIV4贡献增量

我们预计IIV-24年收入为29.2/37.4/44.6亿元(+60%/28%/19%):1)流感局部流行、新冠挤兑弱化推动需求复苏:居民对流感的预存免疫力较低,南方省份流感检出率已达7.5%,我们预计年流行度有望超过-21年;而新冠疫苗接种趋缓,我们预计年底集中挤兑流感疫苗接种的情况将大概率不会出现;

2)年供给前置,公司先发优势显著:公司拥有丰富的IIV4生产经验(多年深耕、自有禽厂供应链)、前瞻产能(1亿剂)、强大销售,中检院数据显示年国内流感疫苗批签发由7~8月提早至5月,截至7/3已批签发次,其中华兰(IIV4)69次,我们估算总批签发量已超万支,其中华兰疫苗接近万支,占尽先机;3)高毛利儿童剂型有望贡献显著增量:儿童剂型研发难度更高,目前市场竞争格局良好,公司定价元/支,高于IIV4,我们预计公司儿童IIV4有望快速抢占IIV3市场。

流感流行度提升,预存免疫低为主因

全球流感流行度抬升。1)南半球进入~流感季,19岁以下青少年为高风险人群。一般每年的6-9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流感流行季,而今年4月底以来,流感在澳洲迅猛流行,单周检出人数已高于、流感大年,考虑到疫情影响就诊实际感染率可能更高。分年龄段来看,19岁以下群体感染风险最高,青中年次之;病*分型方面,90%为A型病*。2)中国南方省份已现流感抬头趋势。国家流感中心数据显示南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占比ILI%从3.0%(5/16~5/22)快速上升至7.5%(6/20~6/26),高于-年同期水平(4.2%、3.3%、4.0%),流感阳性检出率达37%且以A(H3N2)为主。北方省份仍保持低流行趋势。

居民免疫力下降是流感流行的基础,接种疫苗最为经济有效:1)人际传播及疫苗接种降低引起居民免疫力下降:流感免疫力主要通过人际传播及接种疫苗获得,大量人群因其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而获得抗体,近年来佩戴口罩使人际传播降低;流感疫苗接种是获得免疫力的重要途径,流感疫苗保护时长短(抗体6个月衰减50%)须定期接种,中国年流感疫苗因新冠疫苗接种挤压而大幅下滑、我们预计全人口接种率约在2%~3%,处于较低水平;2)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经济的方式。由于流感传染性较强,而并非所有感染者发病,预防成为优先策略。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重症及住院风险,尤其婴幼儿与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相较于患病后门诊就医或重症住院,疫苗费用更低廉。

全球流感疫苗市场:稳健增长,寡头集中

年全球核心流感疫苗品种销售额近60亿美元,主要玩家是Sanofi、CSLSeqirus、GSK、AZ等,Sanofi凭借四价流感疫苗Fluzone拔得头筹,年销售额超30亿美元。海外流感疫苗品种:流感疫苗可分为IIV、RIV、LAIV等技术路径,IIV为主流品种。-年度美国批准4类路线共8种流感疫苗,全部为4价疫苗,疫苗的开发及生产方式、覆盖年龄层、生产厂家存在差异,但CDC对各类疫苗无差别推荐。研发迭代:通用型及mRNA平台为重点。流感疫苗的研发方向为快速开发及延长保护时间。年全球个研发机构布局个候选流感疫苗,25款疫苗进入临床:Moderna的mRNA流感疫苗mRNA-三期已启动接种,辉瑞/BioNTechmRNA疫苗亦处于二期。GSK与Curevac合作的mRNA疫苗位列1期。

中国流感疫苗市场:供给扩容,需求复苏

据灼识咨询预测,年国内流感疫苗的市场规模为67亿元(-CAGR35.8%),预计至年增长亿元(-CAGR11.4%),核心驱动力为接种率提升。

供给扩容与升级。1)供给升级:华兰领衔成人及儿童IIV4。年中检院批签发4类流感疫苗(IIV3、RIV3、IIV4、LAIV3),CDC无优先推荐,但IIV4(成人)自年由华兰生物成功研发获批后,快速占领市场,-年批签发量CAGR%;2M22华兰疫苗获批国内首款儿童IIV4,进一步驱动儿童剂型换代升级;2)供给扩容:华兰产能及份额最大。国内流感疫苗批签发量自年长生事件影响供给后快速回升并创新高,年批签发万支,我们估算年流感疫苗批签发量约在万支,其中IIV4约万支,华兰IIV4份额超40%。以近年来国内主流企业大多进行了产能扩张,华兰疫苗领跑市场(1亿剂,6个独立车间),百克、国药中生、金迪克、科兴、智飞等预计数千万级别,成大、雅立峰等预计为数百万级别。

需求有望复苏:新冠疫苗挤兑弱化,接种率长期空间高远。1)流感流行度及居民接种意识影响疫苗需求:i)当年流感疫情的爆发情况;ii)居民的接种意识,主要取决于各地卫健委及疾控对流感疫苗的宣传强度;2)流感流行度有望超-21年:南方省份ILI%已升至7.5%,大幅高于往年同期水平;3)新冠疫苗挤兑弱化:我们预计年前流感疫苗行业产销率在80%~85%,但我们估计年行业产销率因新冠疫苗挤兑低于50%(年底因国家推行新冠加强针及3-17岁青年接种,与流感疫苗接种季重叠)。展望,新冠疫苗接种进入匀速化、常态化,较难对流感疫苗接种形成集中挤压,我们预计流感疫苗接种有望复苏;4)年接种率:中国2~3%vs美国50+%,长期提升空间依然高远。

华兰IIV4:抢占先机,儿童剂型独家上市

前瞻布局,年先发优势明显。中检院数据显示年国内流感疫苗批签发明显前置,由往年7~8月提早至今年5月,截至7/3已批签发次,其中华兰(IIV4)69次、国药中生(IIV4)22次、科兴(IIV4)12次、Sanofi(IIV3)7次、百克(LAIV3)4次,我们估算批签发量已超过万支,其中华兰疫苗接近万支。

独家儿童IIV4上市,高定价有望增厚利润。1)华兰独家IIV4引领幼儿产品升级。此前IIV4仅获批成人剂型,6-36月幼儿仅可接种IIV3,保护范围较为狭窄。2M22华兰疫苗再次获批国内首款幼儿IIV4,行业迎来升级;2)幼儿流感疫苗接种率提升空间较大。我们预计-22年国内6-36月幼儿数量在~万人,年幼儿流感疫苗接种率在~10%,而CDC显示美国6~48月幼儿接种率超过75%;3)高定价有望增厚利润。公司幼儿IIV4定价元/支,远高于幼儿IIV3、亦高于成人IIV4,考虑到剂量减半成本预计更低、毛利率有望高于成人IIV4。其他企业在研儿童IIV4最快位列3期,我们预计公司有望享受~2年的市场独占期。

我们预计公司IIV-24年收入为29.2/37.4/44.6亿元(CAGR35%):1)流感局部流行、新冠疫苗接种趋缓,流感疫苗需求有望V型复苏。2H21受新冠疫苗未成年人与加强针接种的挤压,流感疫苗需求及公司IIV4销售均大幅下滑,我们预计随着流感流行度提升以及新冠影响趋弱,年有望快速复苏、供应量预计达近1亿支,公司批签发大幅提前且数量领先,我们预计公司成人IIV4销量有望达万支;2)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龙头最为受益:我们估算-流感季我国6~36个月、3岁以上人群接种率分别为10%、2%,预计随着国内居民对流感疫苗认识的提升,至年我国6~36个月儿童、3岁以上人群接种率将分别爬升至46%、16%;我们预计公司市场份额下降但销量中期有望逐渐抬升;3)儿童IIV4有望逐步替代儿童IIV3:考虑到IIV4覆盖病*亚型更为丰富,我们预计家长将更倾向于购买IIV4,-23年IIV4占儿童剂型批签发量的比例预计分别为30%/70%,公司独家品种有望快速放量,我们预计22年儿童IIV4销量达万支。

在研产品分析:多元化管线布局,峰值收入近百亿

公司持续夯实在流感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不断推进多元化的管线建设,拓展品类边界:1)Vero细胞狂苗与破伤风疫苗已申报生产,我们预计2H22获批,前者DNA残留更少安全性更高、兼有4针法与5针法,后者先精制后脱*、免疫原性更佳,两款疫苗有望通过产品质量、定价体系、血制品销售资源协同成长为大品种;2)MenAC预计年报产,DTacP与冻干Hib预计年开展临床,产品管线进一步丰富;3)新冠疫苗布局灭活(临床前)、鼻喷减*(临床前)、rAd26+rAd5(临床前)、rAd5(临床)等多条路径,公司建有P3实验室与P3车间,后续研发有望实现快速响应。(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狂苗(Vero细胞):高质量产品有望更广泛覆盖

我国狂犬病疫苗市场约55亿元,受宠物存量提升温和扩容。因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普及,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随我国宠物保有量的增长(预计从年的3亿只攀升至年的4.5亿只,CAGR8%),狂犬病*暴露人次预计呈温和上升趋势,灼识咨询预测国内狂犬病疫苗市场规模将由年55亿元提升至年亿元。

狂犬病疫苗因培养细胞与注射程序而异:1)按注射程序可分为4针法(Zagreb2-1-1)及5针法(Essen5):除辽宁成大的Vero细胞狂苗为4针法外,其他疫苗均采用5针法,4针法Vero细胞具备减少门诊次数的优势;2)按培养细胞类型可分为Vero细胞、人二倍体细胞、鸡胚细胞、地鼠肾细胞等,人二倍体细胞与鸡胚细胞价格相对较高。中国市场格局:Vero主导,高度集中。近年来我国狂犬疫苗批签发量在~万支,Vero细胞疫苗主导市场(年约占88%)。年辽宁成大、荣安生物、大连雅立峰合计占~80%份额,其余5家企业各占3%~6%。狂犬疫苗研发竞争趋于激烈,多款Vero细胞、4款人二倍体疫苗处于临床三期。Vero细胞在研疫苗中,华兰疫苗领先,已完成现场核查、纳入优先审评。

我们预计公司狂犬疫苗-24年收入0/2.5/5亿元,峰值销售额超10亿元:1)预计公司狂苗2H22获批、起贡献收入:公司Vero细胞狂苗于年8月纳入优先审评,并已完成现场检查;2)Vero狂苗及四针法预计占据市场主体地位:Vero细胞狂苗更具性价比,我们预计未来国内仍将以Vero细胞狂苗为主、市占率68%,且四针法因接种剂次少占主导地位;3)公司狂苗品质更高、接种程序丰富,与血制品渠道协同有望助力放量:公司Vero细胞狂犬疫苗注射程序涵盖4针法及5针法,且与华兰生物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产品渠道天然协同,更具市场竞争力;定价方面,我们预计公司产品有望凭借低DNA残留量享受高定价。考虑到4针法上市产品稀少,我们预计公司PVRV-四针法可享有较高市占率,由上市初的2.5%逐渐爬升至15%;五针法市场竞争较为充分,我们预计公司市占率由上市初2%提升至10%。

吸附破伤风疫苗:受益于破伤风主动免疫的规范

破伤风具有高致亡风险。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外*素所引起的疾病,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粪便等自然环境中。无医疗干预下,重症患者病死率接近%。全球每年破伤风发病数量约为万,死亡人数在30-50万。我国已在年消灭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要集中于非新生儿(年龄超过28天,因创伤引起破伤风暴露感染)。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1)被动免疫:应急预防措施。在创伤后通过注射破伤风抗*素或免疫球蛋白中和破伤风*素,降低发病风险,但保护力较短(抗*素~10日,免疫球蛋白4~5周),存在安全性风险(抗*素具致敏性),且无法消除病原菌。2)主动免疫:注射疫苗,长效保护。虽然我国新生儿破伤风疫苗已接近全面覆盖,但疫苗接种5~10年后抗体逐渐衰减,保护力降低。仍需定期加强接种(WHO推荐每10年加强),或当遭遇严重外伤后加强接种。破伤风疫苗可提供5~10年的保护时长,且多数创伤情况无需再使用被动免疫措施,大大降低患者经济及安全性负担。

主动免疫将逐步进入与被动免疫联和应用场景,驱动破伤风疫苗市场扩容。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的核心差异在于是否诱导产生自身免疫屏障,疫苗具显著优势。我国破伤风诊疗行为正在逐渐规范,与国际处理方式接轨。根据《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破伤风免疫5年以上的不洁伤口或免疫不全的创伤者均需加强注射破伤风疫苗,而除严重污染伤口(如犬伤)合并既往破伤风免疫史不完整的患者外,均无需进行额外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应用场景(加强及联和被动免疫)将逐渐扩大。

年破伤风疫苗市场为3.8亿元,有望逐步提升至年24亿元,竞争温和。受应用场景扩大及犬伤患者增加驱动,灼识咨询预计TT疫苗市场规模将抬升至年的24亿元(-ECAGR20%)。目前我国仅欧林生物、武汉所成功上市吸附破伤风疫苗,欧林主导(20年按批签发量计份额为88%)。后续在研企业仅华兰疫苗(已申请上市),预计未来5年内成人破伤风疫苗市场竞争温和。

我们预计公司TT疫苗-24年收入为0/0.7/1.8亿元:1)公司TT已完成现场核查,我们预计将于2H22获批,1H23批签发并销售;2)受益于国内破伤风免疫手段的逐渐规范,我们预计主动免疫的临床应用频率将有效提升,接种人次逐步提升,带动TT市场需求量及市场规模扩容;3)我们预计公司TT市占率将从5%逐渐提升至年的20%,基于:i)公司TT上市后预计5年内市场仅存2~3种竞品,总体竞争温和;ii)公司采取先精制后脱*的生产工艺,纯度高、非特异性蛋白少,具一定优势;iii)公司TT与华兰生物破免产品存在渠道协同。定价方面,因竞争格局较好且公司具有渠道优势,我们预计公司TT价格略高于已上市品种。

DTacP:替代DTaP,助力联苗开发

百白破联合疫苗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素和破伤风类*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近年来我国白喉和破伤风发病率逐年下降,百日咳免疫保护效果因共纯化DTaP使用无百日咳组分疫苗进行4–6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逐渐下降。百日咳发病率于年出现反弹,随着优效百白破疫苗获批及口罩佩戴减缓病*传播,年开始我国百日咳病例数显著下降。

百白破联合疫苗:DTacP更优,多用于联苗开发。1)DTwP:0年代DTwP制备而成,D与T的免疫原性在wP与铝佐剂的吸附下显著增强,故形成DTP的固定搭配。此后因DTwP不良反应较大,各国逐渐转化为DTaP,不再使用DTwP。2)DTaP:DTaP只包含特定细菌成分,不包含被认为造成反应原性的脂多糖等,制造成本明显高于DTwP。按照工艺不同DTaP分为共纯化DTaP疫苗和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DTacP)。共纯化DTaP疫苗采用共纯化技术生产百日咳疫苗抗原,每批疫苗抗原量有所不同,标准化程度低。3)DTacP:DTacP疫苗在单独纯化各抗原后按照定量配比制备,标准化程度高。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百白破疫苗共接种5剂次,其中3、4、5、18月龄各接种1剂DTaP,6周岁接种1剂DT,百日咳主要抗原FHA和PT引发的疫苗保护效力逐渐衰退。DTacP疫苗可接种加强针,以解决百日咳抵抗力下降的问题。4)DTP联苗:DTP疫苗可与Hib疫苗结合,提供对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四种疾病的四联苗DTaP-Hib,也可以与Hib、IPV疫苗结合成能够同时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五联苗DTaP-IPV-Hib。

中国市场:DTP市场约50亿元,以DTaP为主,国产DTacP尚为空白。1)国内批准三种DTP类疫苗:DTaP、DTaP-Hib、DTacP-IPV-Hib,其中DTaP为一类苗,接种覆盖率最高,年占DTP类疫苗批签发量的80%以上。DTaP-Hib(康泰)、DTacP-IPV-Hib(Sanofi)为二类苗,价高但为联苗,上市后替代部分DTaP市场,我们预计年按覆盖人数计DTaP-Hib、DTacP-IPV-Hib市占率分别为12%、13%。目前DTacP类疫苗为Sanofi独家,国产品种尚属空白。2)DTP联苗及DTacP有望逐步替代落后的DTaP,驱动DTP类疫苗市场扩容。据灼识咨询数据,年国内DTP疫苗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预计至年超亿元;国产DTacP预计年上市,市场规模由5.9亿元成长至年约22亿元。

我们预计公司DTacP疫苗于年上市,销售峰值近2亿元:1)公司DTacP疫苗于年取得临床批件,我们预计将于年上市贡献收入;2)DTacP具稳定性高、延长对百日咳抵抗力等优势,我们预计DTacP类疫苗可替代部分DTaP市场空间,长期市占率预计维持10%;3)我们预计公司DTacP疫苗上市后,市占率将由5%提升至25%并保持稳定:1)从在研格局我们预计DTacP3~5年内竞争企业约5家,整体竞争偏温和;2)公司采用升级技术生产DTacP,有效抗原精确定量,非特异性蛋白少,安全性高,具一定竞争优势。价格方面,参考美国CDC的DTacP协议价格20~30美元,我们预计公司DTacP上市初定价在元/支(不含税)。

MenAC:逐浪流脑结合疫苗市场

流脑:发病急、流行广、病死率高。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系由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疾病死亡率约在10%,预后患者中10%会留有严重后遗症,新生儿流脑疫苗接种极具必要性。脑膜炎球菌可分为A、B、C、D、H、I、K、L、X、Y、Z、29E和W共13个血清群。受益于流脑疫苗的普种(A群多糖、AC多糖分别于年、年纳入免疫规划),我国流脑发病率较低,以BCW群为主要菌群。

美国主要接种多糖结合苗,国内仍广泛接种落后的多糖疫苗。1)按制备工艺可分为多糖疫苗与多糖结合疫苗,其中多糖结合疫苗通过蛋白载体共价结合可诱导T细胞免疫且对2岁以下婴幼儿具备较好的免疫原性,优于多糖疫苗;2)按覆盖菌群可分为A群、B群、AC群、ACYW群等,逐渐由单价(如MenA)向双价(MenAC)、四价(MenACYW)发展,菌群覆盖逐渐广泛;3)目前美国FDA批准3类流脑疫苗,分别为MPSV4(SP)、MenACYW(GSK、SP)、MenB(GSK、Pfizer),市场在售主为MenACYW与MenB,进口疫苗目前未进入中国。

AC结合类疫苗覆盖人次提升,预计AC-Hib与AC结合可共存。我国流脑疫苗批签发量在-万支,以AC多糖为主。我们测算AC结合类疫苗(AC结合与AC-Hib)批签发覆盖人次由年万人增长至年万人(年受智飞AC-Hib停产影响),其中AC-Hib上市后替代约35%~60%的AC结合覆盖人次,总体格局已趋于稳定,考虑到Hib联苗品种较多,家长选择空间大,我们认为AC-Hib与AC结合可共存,长期看AC-Hib覆盖人次将略高于AC结合。(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们预计公司MenAC疫苗年上市,销售峰值约2.5亿元:1)公司MenAC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计划于年申报生产,我们预计23年可上市;2)我们预计AC结合与AC-Hib的远期市占率分别为25%、30%,AC多糖下降至15%:随着国内家长对更高质量疫苗需求的提升,我们预计AC多糖疫苗的批签发量市占率将下滑,而免疫原性更强的AC结合类疫苗市占率将提升;3)目前国内已上市5款AC多糖结合疫苗,包括公司在内的三款产品处于临床三期。我们预计公司MenAC上市前三年的市占率分别为5%/10%/15%;定价方面,已上市MenAC品种最新中标价集中在~元区间,我们预计公司MenAC上市首年定价为元/支(不含税)。

新冠疫苗:多线共进

公司积极参与抗击新冠,自建P3动物实验室与P3车间,布局多种路线研发新冠疫苗并拟切入Sputnik-V全球供应链:1)腺病*5型载体疫苗:公司与恩宝生物、华兰基因合作开发rAd5新冠疫苗,于年7月获批临床试验,目前处于临床阶段;2)灭活疫苗:与广东省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发,目前处于IND申请阶段;3)鼻喷减*:与香港大学、厦门大学合作开发,目前处于IND申请阶段;4)拟参与SputnikV全球供应,有望丰厚载体疫苗生产技术储备:4M21公司与俄罗斯LIMITEDLIABILITYCOMPANY“HUMANVACCINE”达成《产品技术转移和生产协议》,HV公司将向公司转移Sputnik-V疫苗5L/L培养规模的生产技术,公司在该技术基础上进行L培养规模的生产技术开发,开发成功后HV将向公司下达不低于1亿剂SputnikV订单。目前该合作处于技术转移阶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兰疫苗研究报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