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对于孩子的提问,聪明的大人只需要做两件事
TUhjnbcbe - 2022/6/16 15:41:00

幼儿和哲学

01

凭借亲自观察,我深信儿童与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和大多数成人相比,孩子离哲学要近得多。在有些人眼中,孩子与哲学似乎不搭界,那是因为他们既不懂孩子,严重地低估了孩子的心智,也不懂哲学,以为哲学只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对两方面都发生了误解。

02

孩子都是自发的哲学家,他们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是,活跃在他们小脑瓜里的许多问题是真正哲学性质的。就平均水平而言,孩子们对哲学问题的兴趣要远远超过大多数成人。

03

有心的父母一定会注意到,儿童尤其幼儿特别爱提问,所提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大人回答不了的,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没有任何知识可以用作答案。这样的问题正是不折不扣的哲学问题。哲学开始于惊疑,孩子心智的发育进入旺盛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世界感到惊奇,对人生产生疑惑,发出哲学性质的追问。

04

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上帝是否存在,世界是不是神创造的,有没有天堂和地狱……人类世世代代的天问,在一个孩子的头脑中苏醒了。一个孩子的天问没有答案。一切天问都没有答案。然而,因为这些天问,人类成为太阳系中唯一的爱智造物。也因为这些天问,一个孩子走上了人类的爱智轨道。

05

哲学原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之探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恰是发生这种探究的最佳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从幼儿期到青春期,正是一个人的理性开始觉醒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好奇心最强烈,求知欲最旺盛。另一方面,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阶段内,生命的生长本身就不断带来对人生的新的发现,看世界的新的角度,使他们迷乱和兴奋,也使他们困惑和思考。

06

韶光流逝,人生易老,人们往往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有这样的惆怅,其实不然。我们总是低估孩子的心灵。我自己的幼时记忆,我的孩子的幼时表现,都证明一个人在生命早期就可能为岁月匆匆而悲伤,为生死大限而哀痛。我要再三强调:孩子的心灵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得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

那么,当孩子表露了这种大人也不堪承受的生命忧惧,提出了这种大人也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我们怎么办?

首先,要留心倾听,让孩子感到,我们对他的苦恼是了解和关切的。如果家长听而不闻,置之不理,麻木不仁,孩子就会把苦恼埋在心底,深感孤独无助。

其次,要鼓励孩子,让他知道,他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能够想这样的问题证明他聪明。

有一些愚蠢的家长,一听见孩子提关于死亡的问题就大惊小怪,慌忙制止,仿佛孩子做了错事。这种家长自己一定是恐惧死亡和逃避思考的,于是做出了本能的反应。他们这样反应,会把恐惧情绪传染给孩子,很可能从此就把孩子圈在如同他们一样的蒙昧境界中了。

最后,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孩子进行讨论,不知为不知,切忌用一个平庸的答案来把问题取消。

你不妨提一些可供他参考的观点,但一定不要做结论。我经常听到,当孩子对死亡表示困惑时,大人就给他讲一些大道理,什么有生必有死呀,人不死地球就装不下了呀,我听了心中就愤怒,因为他们居然认为用这些生物学、物理学的简单道理就可以打发掉孩子灵*中的困惑,尤其是他们居然认为孩子灵*中如此有价值的困惑应该被打发掉!

07

清新活泼的儿童心智与陌生新鲜的大千世界相遇,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的灿烂现象,但在每个人一生中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短暂时光。所以,如果说“学”哲学,儿童期正是“学”哲学的机不可失的*金时期。不过,所谓“学”完全不是从外面给孩子灌输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对孩子自发表现出来的兴趣予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于孩子的提问,聪明的大人只需要做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