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肠源性囊肿首次手术应尽可能全切后路
TUhjnbcbe - 2020/11/28 19:30:00
白癜风如何控制不发展 https://m-mip.39.net/nk/mip_4580653.html


  近日,医院接诊一位主诉为“右下肢麻木、乏力、大小便不畅”患者,经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胸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复发。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疗组通过手术成功全切肿瘤,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无明显不适,目前已出院调养。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23岁,学生。

主诉:


  右下肢麻木、乏力,同时伴有大小便不畅。

早期治疗:


  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被诊断为胸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此次,再出现症状,未做治疗。

初步判断:


  脊髓腹侧囊肿

影像学资料

确诊:


  患者脊髓腹侧压迫症状造成脊髓前动脉缺血使得患者出现肢体运动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


  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资料,确诊为胸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复发。

治疗建议:


  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建议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


  显微镜下经后路胸椎管内囊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手术难点:


  囊肿位于脊髓前中央沟且与血管壁之间出现粘连,如果囊肿不全切,残余囊肿壁,则难以根治,必然复发;如果术中切除囊肿时操作不够精细,可能造成脊髓前动脉损伤,那么损伤平面以下必然截瘫。

术后:


  术中,全切囊肿和囊肿壁,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脊髓前动脉;术后,患者入院时主诉症状缓解明显,并无明显不适,恢复较好。

影像学资料

手术前后影像学对比

讨论:


  1、患者肠源性囊肿术残余包膜,导致症状出现,所以此次手术应该尽可能做到囊肿和包膜的全切,防止再复发,增加治疗的难度。


  2、肠源性囊肿手术难度会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见可能做到首次手术全切囊肿和包膜,目前神经外科的显微技术和神经保护技术,全切的成功率较高。


  3、患者脊柱有后凸畸形,所以做内固定防止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


  4、脊髓前动脉损伤会造成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截瘫,所以术中在全切肿瘤时,应该尽可能保护脊髓前动脉,显微镜下操作更精细,有助于规避手术风险。


  5、肠源性囊肿有时会侵蚀椎体骨质,造成椎体压缩性、病理性的骨折,甚至通过被破坏的椎体,囊肿突入到腹腔或胸腔,所以,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

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开放门诊

开放门诊时间为每周三全天。

提前预约无需挂号便可以享受绿色通道,直接接受专家的诊治。

哪些病人可以在开放门诊就诊呢?

一、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等患者。

二、占位性病变患者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脂肪瘤及畸胎瘤、胶质瘤、侵入瘤及转移性肿瘤等。

三、脊柱畸形患者因其他脊柱脊髓疾病引起的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等。

四、先天性疾病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脊膜膨出及脊膜脊髓膨出、脊髓空洞症、脊髓分裂症等患者可通过开放门诊就医。

五、脊柱脊髓外伤患者颈腰胸段的脊柱骨折、脱位及其导致的脊髓损伤。

预约--(免费)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源性囊肿首次手术应尽可能全切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