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脊柱脊髓手术中,保护脊髓功能与血管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脊髓及其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知识。这一知识对于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旨在解除病变结构对脊髓和脊神经根的压迫,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1.脊髓的解剖学特点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椎管的中央位置。脊髓的上端与延髓相连,连接处位于枕骨大孔,而其下端则以脊髓圆锥的形式终止于L1水平。
图1展示了脊髓的后面观。脊髓呈现出前后略扁的圆柱体形态,其全长具有两处显著的膨大:颈膨大位于C5~T1脊髓节段,主要支配上肢的功能;而腰膨大则位于L~S脊髓节段,主要负责下肢的运动和感觉。腰膨大以下的区域逐渐变细,被称为脊髓圆锥。
此外,脊髓表面还分布着6条纵行的沟裂。前正中裂位于前正中线上,深度约为mm,其中软脊膜及其伴随的血管深入其中。后正中沟则较浅,位于背侧正中线上,其深部由薄的胶质板构成后正中隔,深入脊髓约5mm,直达脊髓灰质。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则分别位于脊髓的两侧,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的根丝会在此处进出脊髓。
值得注意的是,脊髓下端由逐渐变细的脊髓圆锥所集中,这里汇集了全部的骶尾髓节段。由于脊髓下端通常终止于L1椎体的中上部,因此在T11~L1椎体后的骨折脱位可能导致腰、骶、尾髓及其相应神经根的损伤。此处骨折脱位后,神经根损伤往往在脊髓损伤恢复之前即可恢复,因此,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的患者,其神经根损伤常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挽回部分功能。
.脊髓被膜与大脑相似,脊髓表面也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该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共同构成对脊髓的保护屏障。
硬脊膜作为最外层的保护结构,呈现出厚实而坚韧的管状形态。它上端与硬脑膜相连,在枕骨大孔处紧密贴合,并向下延伸至成人S水平。特别的是,硬脊膜下端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盲端,用于包裹终丝,从而构成了一个向上开口的盲管,被称为硬脊膜囊。
软脊膜富有血管神经,并形成齿状韧带,强化脊髓的悬挂与稳定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齿状韧带是由软脊膜外层在脊髓前后根之间形成的一系列三角形皱襞组成,从枕骨大孔延伸至S1平面,甚至直达脊髓圆锥。
.脊髓腔.1.硬膜外腔硬膜外腔位于椎管内,存在于硬脊膜囊与椎管壁之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与脂肪。
此腔隙略呈负压状态,且因脂肪组织的填充而易于活动。硬膜外腔的大小在椎管各段有所不同,对压力和手术有重要影响。在脊柱手术中,硬膜外腔的这些特性提供了脊髓在运动中的缓冲和移动能力。
..硬膜下腔硬膜下腔位于硬脊膜内面与蛛网膜之间,内含少量浆液,尚未发现明显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并与脑部相连,为椎管内操作提供液体支撑。
除向上与脑蛛网膜下腔在枕骨大孔处相连通外,此腔隙在腰部水平扩大为终池,给腰椎穿刺提供了理想的操作部位。
4.脊髓的血供4.1.脊髓前动脉脊髓前动脉从椎动脉起源,贯穿脊髓,滋养脊髓前角。
其粗细不均,在颈膨大和腰膨大处的直径可达0.7mm,而在胸髓~6节段处的直径则仅有0.mm。
4..脊髓后动脉脊髓后动脉发源于延髓后方,通过后外侧沟下降,为脊髓及其被膜提供血液。
4..根动脉根动脉从节段性动脉发出,为脊髓和神经根提供血液供给。
在脊髓的第4胸髓和第1腰髓节段,由于血供相对薄弱,侧支循环较差,因此手术需格外小心。
5.脊髓的静脉脊髓静脉伴随神经行走,汇入Batson静脉丛,与椎内、椎外静脉形成复杂网络。
脊髓的静脉系统与动脉系统相伴而行,对术后脊髓保护意义重大。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分离和牵拉深部肌肉等结构,以确保脊髓的血供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