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先天性椎管狭窄的病因是什么
TUhjnbcbe - 2025/3/12 17:52:00

从流行病学角度,椎管狭窄可分为先天性(构成椎管的骨性结构发育异常)、获得性(椎管发育正常,退行性变导致原本正常的骨和韧带的形态及结构发生改变)及混合性(先天性椎管狭窄的基础上出现退行性变)。按照狭窄的部位,可分为4个亚型:中央性(前后径减小)、外侧性(侧隐窝狭窄)、椎间孔性(椎间孔狭窄)及向心性(椎管所有径线减小)。

先天性椎管狭窄以腰椎常见,且多为特发性。基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其决定了不同人种及同一人种不同人群的椎管形态,其它影响椎管发育的因素包括:

一、产前因素

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标准化出生体重评分值(SBS)、胎盘重量、妊娠时间、既往妊娠次数、母亲的体重和年龄、社会经济阶层、母亲吸烟习惯及高血压、感染性病变、胎儿性别和胎龄等都可能是决定椎管形态的重要因素。腰椎椎管在妊娠第12~32周发育最快,出生时腰1~腰4节段椎管的容积已达到正常成年椎管的70%,故腰椎椎管的前后径受产前因素影响尤为明显。

如发生宫内期椎管的正常发育受阻,多数累及腰1~腰4节段。出生后,后天发育很难达到正常椎管的径线标准。

然而腰5节段的椎管发育有所不同,出生时其只有成年椎管正常大小的50%,出生后直到5岁都在持续发育增加。SBS值≤平均值的儿童其腰1-腰5节段椎管内径小于SBS值>平均值的儿童。同样,胎盘重量轻、低社会经济阶层或孕母吸烟(主要影响腰3-腰5平面)的儿童的椎管内径也偏小。

二、脊椎发育异常

总的来讲,先天性椎管狭窄是由椎弓异常引起。椎弓畸形会导致小关节面的方向异常、椎板或椎弓根发育不全,引起中央椎管、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及硬膜囊保护屏障—硬膜外脂肪消失。

寰椎狭窄罕见,目前仅见于儿童,可伴软骨发育不全和椎弓异常。

三、脊椎前滑脱

脊椎前滑脱分双侧峡部裂性、先天性(关节突关节走向异常)、发育不良性(骶1关节突和腰5后弓发育不良或不发育所致)和继发性(退行性、创伤性、医源性、Paget病及肿瘤性骨质改变)。滑脱椎体相对于下一椎体前滑脱引起相应平面椎管前后径增宽,但由于上方脊椎椎弓峡部向前、向下移位引起了椎间孔的变窄,此时椎间孔分为两部分,神经根周围脂肪不能清晰显示。该层面的椎间盘高度降低和退行性变,后缘出现假性膨出,这是由于持续反复的纤维环扭曲,椎体间序列异常,Sharpey纤维受牵拉所致。

先天性脊椎前滑脱最常累及腰椎,95%位于腰5。原因在于腰5-骶1椎间盘趋于垂直走行,对缓冲脊柱压力负荷的作用不够,这样负荷主要作用在椎体的前1/3。小关节是薄弱点所在,最终脊椎在该处分裂为前上(椎体、椎弓根、上关节突、横突)及后下(下关节突、椎板、棘突)两部分,后下部分与下一脊椎的附件相连接。

四、代谢异常

黏多糖病是一组代谢性疾患,是造成椎管狭窄的代表性病变。这是一类溶酶体酶缺乏性疾病,患者结缔组织细胞内广泛出现部分降解的硫酸葡萄糖胺糖(GAG)的聚集。

黏多糖病VI型(Maroteaux-Lamy综合征)存在严重的骨发育不全及生长迟缓,出现面部畸形、上呼吸道阻塞、心肌病、器官巨大症等。该型患者出现脊髓受压,可能由寰枢椎半脱位所致的椎管狭窄引起,但更多见的是由于后纵韧带增厚引起。GAG沉积造成脊膜增厚、枕颈部不稳。胸腰段可出现脊椎后滑脱致后突畸形。

齿突发育不全及后纵韧带肥厚见于黏多糖病IV型(Morquio综合征)。与VI型比较,IV型黏多糖病枕颈部不稳更明显、脊柱后突畸形更多见。

五、骨发育不全

软骨发育不全时,腰椎椎管狭窄是由脊柱解剖大小与其内神经结构的不相称所致。椎弓根短、小关节肥大及椎板增厚导致椎管所有径线均变窄,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椎体、椎弓软骨性骨化中心提前融合造成脊椎比例失常。相较于正常发育的神经结构来说,骨性椎管体积减小。最常见受累部位是腰椎上段,可出现硬膜囊多节段受压、马尾神经聚拢。

颅骨骨干发育不全(Gorli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骨发育异常,以明显的全椎管狭窄、弥漫性骨肥厚及进行性颅面部畸形为特征。椎管狭窄为迟发性的,其成因可能是过度成骨而骨改建不完全,椎管狭窄为向心性狭窄,主要累及颈2-颈6节段。增生硬化并不累及软组织,不出现黄韧带骨化可说明这一点。

短小症是一种罕见的骨发育不全,以身材短小及扁平椎为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及放射学特点可分为数种类型。椎管狭窄是Hobaek型短小症常见的并发症,表现颈椎、胸椎及腰椎扁平椎,以胸椎最明显,椎体为矩形,前方呈圆形。出现不规则的躯体发育受限及椎间隙变窄,可并存多发椎间盘膨出并硬膜囊轻微受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天性椎管狭窄的病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