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4日,医院王*教授团队,首次应用新上市的国产原创MemoCarna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成功完成“不开刀、无放射线、无气管插管”的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使一位9岁ASD患儿顺利“补”心!临床实践中,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技术充分结合内外科优势,不仅可使患者免于创伤较大“弊端”,同时可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等带来的不良损害。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技术无疑是先心病诊疗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下面请跟随《门诊》小编共同回顾这例精彩的手术。
完美植入|精准释放,房水平分流消失
MEMOCARNA
患者为9岁男性,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综合院内评估结果和患者及家属意愿,予以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术中,患者取平卧位于手术台上,置入有创动脉测压管及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经胸超声监测,按1mg/Kg静脉注入肝素,局麻穿刺右侧股静脉;在经胸超声引导下,首先用右心导管经下腔静脉置入右心房,将右心导管自房间隔缺损置入左心房;然后沿右心导管置入导丝,在导丝指引下将封堵器鞘管穿过房缺置入到左心房,将14mmMemoCarna氧化膜单铆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处释放。超声确认封堵器固定满意,形态、位置良好,房水平分流消失;撤出鞘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穿刺点压迫止血,手术结束后安返病房。
术后访谈|可为ASD患者带来更安全的
选择——氧化膜单铆ASD封堵器
MEMOCARNA
《门诊》:祝贺贵院成功完成院内首例新一代国产MemoCarna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应用,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此例患者的手术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MemoCarna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应用体验?
王*教授:房间隔缺损是临床常见先心病之一,对于该类患者,是否应采取介入封堵治疗需综合评估多种因素,其中年龄、房间隔缺损直径、是否合并复杂疾患等均应纳入考虑范畴。在积极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本团队顺利开展了首例应用MemoCarna氧化膜单铆ASD封堵器完成的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是一例9岁男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房间隔缺损直径为8mm,未合并必须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其他心脏畸形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经过严格术前评估及多学科讨论,患儿符合行介入封堵治疗指征,随后在团队的密切配合及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短短几分钟内,本团队便为患者植入一枚14mmMemoCarna氧化膜单铆ASD封堵器,术后结果令人非常满意,这样优异结果的取得与充分的术前评估、封堵器尺寸的合理选择及优异的封堵器设计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
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封堵器尺寸的选择与房间隔缺损直径、房间隔缺损处的周围结构密切相关;作为术者,应在严格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最为符合患者解剖结构的一款封堵器,从而为患者赢取最大获益。此外,在本次手术过程中,我们明确感受到,MemoCarna氧化膜单铆ASD封堵器具有良好的操控性,易于释放与回收,且推送性能优异,可给术者带来更便捷的操作。该款国产封堵器与传统封堵器相比,两大升级之处在于单铆设计和氧化膜表面处理工艺。其中,左盘面由独特的编织花型取代传统封堵器的束丝铆头,可减少金属植入量,与传统封堵器相比,平均重量降低25%,减轻心脏负担;封堵器整体高度平均降低4mm,可减少心内体积占比,对小儿心脏更为友好。同时,编织材料采用氧化膜表面处理工艺,可有效减少镍离子析出,降低患者过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门诊》:当前,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技术凭借巨大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心参与其中。作为国内先心病诊疗领域的佼佼者,您如何看待这项技术?王*教授:在先心病诊疗过程中,微创介入与外科手术是该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某些复杂先心病,例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外科手术往往是特定的治疗方式。术中,患者需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进行传统开胸;术后,患者并不能即刻转至普通病房,往往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1-2天。临床中,外科手术、常规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存在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前者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后者创伤小,但需要使用放射线,存在辐射损伤、造影剂过敏等风险。对此,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技术,充分结合内外科的优势,不但可使患者免于开胸之苦,而且完全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辐射损伤以及过敏、肾功能衰竭等风险,为先心病患者带来了巨大福音。当然,对于微创介入治疗,并非每例先心病患者均可从中获益,适应证及禁忌证的严格把握才是充分发挥该治疗手段优势的关键。临床实践中,先心病患者群体复杂多样,在治疗手段抉择方面,有必要遵循一定原则,即应在解决根本问题的前提下追求创伤小、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少、恢复速度快等可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的治疗策略。《门诊》:能否请您结合先心病的发病机制,谈一谈胎儿先心病预防的关键期、以及新生儿先心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降低的相关策略?同时,在当前新型医疗器械不断给予全面支持、术者技术持续精进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先心病未来发展趋势?王*教授:先心病作为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单一因素引起先心病的比例较少,多数患者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细胞分裂及器官发育状况,胎儿发育可分为多个阶段;在怀孕期间前三个月内,正是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遭遇”任何不良因素,将会导致心脏未完全发育,从而对心功能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为降低先心病新生儿发病率及减轻疾病复杂程度,在做好孕期筛查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力度,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无法挽救的不良后果。当前,简单先心病诊治日益完善、成熟,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改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预后,是一项值得临床医师广泛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其次,医疗器械是推进医学诊疗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也是国家高端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一系列支持*策的鼓励扶持下,我国国产医疗设备在“产、学、研”各环节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成果呈井喷式密集涌现,未来应在不断交流与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国产器械创新及应用推广等方面再下功夫,实现不断突破,为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力!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