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萍 http://www.znlvye.com/01脊髓的发育过程
▍器官发生
在胚胎第周末,神经管逐渐分化为边缘层、套层和室管膜层,这些层分别参与形成脊髓的白质、灰质及室管膜结构。神经管的成神经细胞会分化为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边缘层、套层和室管膜层。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三层的发育情况。
边缘层位于神经管的边缘位置,这一层仅包含神经纤维,它们在后续的发育中会形成脊髓的白质部分。
套层位于神经管的中央位置,由成神经细胞的胞体组成。这一层被一条纵行的界沟分为两个增厚的部分:腹侧板和背侧板。其中,腹侧板(基板)将发育为脊髓的前角,而背侧板(翼板)则发育为脊髓的后角。此外,外侧板在发育过程中将形成未来胸腹区域的外侧角,并与界沟紧密相邻。
室管膜层源自神经管的内壁,这一层会发育成室管膜。随着神经管内径的逐渐缩小,最终会形成中央管,为脊髓的进一步发育奠定基础。
▍局部发育
在胎儿发育至3个月时,脊髓开始在椎管内上升,随着脊柱增长,至成人阶段,脊髓尾端通常位于L1~L2椎间盘水平。脊髓逐渐占据椎管的全长,与此同时,每个神经根都会与相应的椎间孔精准对应。然而,随着脊柱的生长速度超过脊髓,脊髓尾端的位置会逐渐上升。具体来说,胎儿在6个月时,脊髓尾端会位于S1节段;到了出生时,脊髓的位置会进一步上移至L3节段;而在成人阶段,脊髓尾端则通常位于L1~L2椎间盘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终丝作为脊髓“上升”的痕迹,在成人身上仍然可见。此外,成人腰、骶脊神经的走行方向是斜向下的。
▍脊髓畸形及其相关并发症
脊髓畸形可能伴随脊椎和其他组织的异常,脊柱裂是一种常见畸形,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脊柱裂是一种常见的脊髓畸形,其发生原因在于发育过程中椎弓未能正常融合,进而可能影响到神经组织的正常发育。脊柱裂的发生率约为1/。
单纯型脊柱裂仅涉及脊柱后弓,对皮肤和脊髓无影响。此类脊柱裂通常出现在腰部,并可能在此处皮肤形成下凹。幸运的是,此类病例通常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约占10%)。
伴肿物的脊柱裂,此类脊柱裂中,肿物可能为包含脑脊液的蛛网膜囊(即脑膜膨出),或为神经组织(脊髓脑膜膨出)。病变部位的皮肤状态可能正常,也可能存在缺损。
02脊髓概述
▍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连接脑与身体各部分,头端与延髓相连,尾端形成脊髓圆锥,由终丝连接至尾骨。脊髓被脑膜所包裹,它沿着脊柱的弯曲而弯曲,位于椎管内部。脊椎的骨折或脱位会直接影响到脊髓,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椎管狭窄的地方。脊髓的头端与延髓相连,位于寰椎上缘水平,而其尾端则形成一个锥形,被称为脊髓圆锥。这个圆锥延续为一根称为终丝的结缔组织细丝。终丝的长度约为20至25厘米,直径在1至2毫米之间,它由两部分组成:软脊膜部分(内侧终丝)和硬脑膜部分(外侧终丝、尾韧带)。
▍尺寸与外观
脊髓长2-5厘米,横径约10毫米,表面具纵行沟与裂,膨大部分直径可达1毫米。脊髓呈现出苍白的圆柱形长条索状,质地柔软且前后略扁。它具有两个明显的膨大部位,颈膨大位于C3至T2脊髓节段,而腰骶膨大则处于L1至S3脊髓节段。中线位置上,前正中裂深陷;而两侧则有前外侧沟,脊髓前根正是从这些沟中发出。中线位置的后正中沟显著;其两侧是后外侧沟,脊髓后根正是通过这些沟发出。此外,在颈部区域,后中间沟位于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为脊髓的特殊结构之一。
▍脊髓节段与结构
脊髓分为31个节段,各节段连接一对脊神经,包含颈膨大和腰骶膨大。灰质呈“H”形结构,白质由有髓神经纤维构成。脊髓共有31个节段,每个节段都与一对脊神经相连。这些节段包括8个颈髓节段、12个胸髓节段、5个腰髓节段、5个骶髓节段以及1个尾髓节段。此外,脊髓中还有两个膨大部分:颈膨大,它位于第3颈髓和第2胸髓之间;而腰骶膨大,则位于第1腰髓和第3骶髓之间。
在脊髓的这一结构中,中央管通常呈现为一潜在性管道,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它可能含有脑脊液。此外,中央管被中央胶质所包围,该胶质由胞体和有髓神经纤维共同构成。
灰质由神经元胞体和无髓神经纤维紧密相连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H”形结构,包含两个前柱和两个后柱,并通过中间柱相互连接。在每个脊髓节段水平,这些柱状结构进一步分化为前角、后角和外侧角。
白质则是由有髓神经纤维所组成,这些纤维进一步被划分为前索、外侧索和后索。前索巧妙地位于前角与前正中裂之间,外侧索则坐落于前角与后角之间,具体来说,它沿着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延伸。后索则静卧在后角与后中央沟的交界处。值得一提的是,白质的前、后连合还负责联结两侧的前索和后索,确保信息的高效传递。
由于感觉神经纤维的加入和运动神经纤维的离开,白质在脊髓的上部区域更为集中。同时,脊髓的膨大部分,即四肢对应的区域,其前角结构会相应增大,以适应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