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顾70岁老汉,垃圾堆捡一女婴,花17年 [复制链接]

1#
《孟子》中有一句十分理想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所以说理想,是因为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达到,譬如孩子,血浓于水,自然是自家的孩子最亲,要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孩子一样照顾,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和伟大人格,日复一日坚持更难。但70岁的河南老汉路安邦却做到了。他并非没有亲生孩子,恰相反,他原本有一个幸福家庭,有妻子,有两个孩子,一家4口的生活虽然与奢侈享受无缘,却也平静安稳,但为救一个根本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婴,他和妻子离了婚,这在旁人看来根本就无法理解。即使是儒家,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能力有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多事管别人怎样呢?或许回到17年前的那个夜晚,路安邦做个不同决定,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路安邦是河南鲁山县城关镇人,年轻时进入剧团工作,他的生活原本和同时代的人都没多大区别,按部就班地娶妻、生子再退休,在街坊乡邻们的眼中,路安邦为人和善,从不爱发脾气,是典型的老好人模样。在垃圾堆里捡到不认识女婴时,路安邦53岁,他靠自己的积蓄开了家小店,生活虽然不富足,却也不需太俭省,有街坊们照顾生意,小日子很是悠闲,日常也不过是操心生意、和邻居唠嗑,散散步,孩子也都长大了,往后可以为他养老,这样的生活,路安邦感到心满意足。一个初夏的夜晚,路安邦回家时经过了垃圾堆,忽然听到微弱的啼哭声。他好奇走过去,便见散发着臭气的垃圾堆边竟然是一个被简单衣物包裹着的女婴,女婴似乎饿了,正在无助哭泣,她面容十分可爱,哭声却有些续不上力,可能已饿了很久,见此情景,路安邦顿时心生不忍。他小心翼翼地将女婴抱回家,跟妻子商量要收养这个孩子,当作养女。妻子自然是不肯同意的,自己家已经有2个孩子了,又不是怕没人送终,何必再往家里捡孩子?而且被遗弃的孩子大多都患有先天疾病,父母不想养才丢掉,在妻子看来路安邦是往家里带麻烦。而邻居得知路安邦捡了女婴之后,也都劝他将其送走。原来,之前已经有不少人捡到过这孩子,但因为家里人不同意,他们都放弃了,这孩子似乎有什么病症,治疗起来怕是要花不少钱财,没谁愿意为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付出太多,你路安邦家境也不见得多好,干嘛多事!然而路安邦望着那个哇哇啼哭的女婴,怎么也不舍得就让她继续流落在外面吃苦。他为女婴取名玮玮(化名),肩负起了养育她的责任。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为孩子上户口就麻烦,依靠媒体帮忙,路安邦才为玮玮落了户,让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了家。他收养弃婴情况经报道后,不少人都被感动,跑来非塞些钱物给他,只是杯水难救车薪,要养育玮玮,路安邦还要面对一个难题:医院检查过,医生告知,玮玮原来患有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通常是妈妈怀她时叶酸补充不足导致,很多新生儿因此致残或是夭折。如果要治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非常困难,花费更是巨大,如果承担不起,建议还是将玮玮送给别人家养。然而路安邦已经对养女有了感情,他不舍得让玮玮离开自家,咬了咬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玮玮的病治好。这并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因为人短期内做一件善事不算难,但要长年累月坚持将善事做到底,却难如上青天。路安邦心中也有过害怕和不确定,但感情战胜了一切,他带着玮玮辗转求医,从县城,医院,玮玮的健康状况即使做了手术,也仍不乐观,为此,路安邦不惜瞒着妻子,将房子抵押。妻子发现后和他闹了好几次,最终以离婚收场。这件事让路安邦十分难过,他感到自己对不住妻子和亲生的孩子,可要他放弃玮玮是不可能的,多年来,他看着玮玮一点点长大,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女儿,即使自己也患心脏病高血压,路安邦却仍将玮玮的病放在首位。为了省钱,医院照顾玮玮时,一餐都只买一份饭,等玮玮吃饱了,自己就着咸菜把剩下的吃掉,无论医生还是同在病房的患友,或听说路安邦收养患儿经历的陌生人都感慨不已。人间有爱,有人帮路安邦在网上求助,有人为他捐助上千元,也医院筹款时,自觉帮他照顾玮玮。看着玮玮在病床上发烧、腹痛,走路也如钟摆一样颤颤巍巍,路安邦完全笑不出来,他虽然年近古稀,负债不少且病体孱弱,唯一心愿却是希望玮玮能快快好起来,所幸,在好心人帮助下,玮玮的手术费用一点点凑齐了,术后便可自行行走,但如果再度复发了,便只能截肢。年老的路安邦对自己生活没有太多要求,如今他已经过70岁,为了这个本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下半生再也难得安稳,但他从未感到后悔,在他看来,这世界还是充满善意的,他和玮玮得到的帮助,比吃过的苦多,若玮玮能健康成年拥有正常生活,那他即使走了也无遗憾。日行一善易,行善到底难,其实路安邦的选择是否值得,每个人心中看法可能都会有不同。但不可否认,正是有这样温暖的善意存在,我们所在的社会才不至于冰冷无情,我们也因此有勇气去追求美好与爱,爱是需要回应和传播的,由小爱及大爱,给世界带去一点光,平凡的力量,也可以伟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